在临夏冷挤压套筒建筑施工中,需围绕工艺原理、操作流程、质量控制、安全措施展开,确保连接强度与施工安全。以下是具体要点:
一、工艺原理
临夏冷挤压套筒连接通过专用液压设备,将钢制套筒沿径向挤压变形,使其内壁嵌入带肋钢筋的螺纹,形成机械咬合,传递钢筋轴向力。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:
高强度:接头强度可达母材的1.1倍以上,满足抗震要求。
稳定性:不受钢筋可焊性、气候条件限制,适用于水下、高空等复杂环境。
灵活性:可连接同直径或异径钢筋(直径差≤5mm),适应性强。
二、操作流程与要点
施工准备
材料验收:检查套筒外观(无裂纹、折叠)、尺寸偏差(外径≤±0.5mm,长度≤±0.5mm)及力学性能(屈服强度≥235MPa,抗拉强度375~500MPa,伸长率≥20%)。
设备标定:挤压前需标定挤压力(油压表读数偏差≤2.0MPa),确保压模、套筒与钢筋规格匹配。
钢筋处理:用砂轮切割机断料,端部平直(弯折≤4°),清除铁锈、油污,并标记插入深度(钢筋端头离套筒中点≤10mm)。
挤压操作
分步挤压:
地面预压:在地面将套筒与一根钢筋一端挤压,形成“带帽筋”,减少高空作业难度。
现场补压:将“带帽筋”吊运至作业面,插入另一根钢筋后,从套筒中间向两端逐道挤压(压痕道数符合规范,如Φ32钢筋每端压6道)。
垂直度控制:挤压时压模运动方向与钢筋纵肋平面垂直,确保更大压接面位于横肋上,防止接头弯曲。
压力调节:回程油压≤5MPa,避免套筒反弹或设备损坏。
质量检查
外观验收: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原长的1.10~1.15倍,压痕处外径为原径的0.8~0.9倍,无肉眼可见裂缝。
抽样检测:每500个接头为一批,随机抽取10%进行外观检查,合格率≥90%;抽取3个试样作单向拉伸试验,抗拉强度≥0.9倍母材实际抗拉强度。
三、质量控制关键点
套筒与钢筋匹配:严禁以大代小,异径钢筋连接时,直径差超过5mm需增设过渡段。
压痕均匀性:压痕位置与标志点误差≤5mm,避免漏压或跳道挤压。
混凝土保护层:连接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≥15mm,横向净距≥25mm,防止锈蚀。
四、安全措施
设备安全:
高压油管避免打死弯,操作人员避开反弹方向,防止液压油喷溅伤人。
液压系统严禁混入杂质,定期更换滤芯,保持油液清洁。
高空作业:
搭设临时脚手平台,不得蹬踩接头或硬拉电线。
操作人员佩戴安全帽、手套,高空作业时系安全带。
防火防爆:
施工现场远离明火,配备灭火器材,防止油液泄漏引发火灾。
五、适用范围与优势
适用场景:隧道衬砌环向主筋、高层建筑竖向钢筋、地基工程等需高强度连接的场合。
核心优势:
施工效率:连接速度快,不受天气影响,可全天候作业。
成本效益:节约电能(相比焊接),减少人工与材料浪费。
环保性:无明火、无烟尘,符合绿色施工要求。